发布时间:2019-10-10 17:18编辑:科技浏览(68)
早上起来,
小编掐指一算,
哎呀~今天适合追“星”啊!
今天要说的这些“星”们,
平时默默无闻,
关键时刻总能派上大用场!
它们分工不同,"
style="width:60%;margin:1rem auto">
{"type":1,"value":"却有个共同的名字——
“卫星”!
今天(2019年4月24日)
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
今年的主题为“逐梦航天 合作共赢”。
这一天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
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伴随着《东方红》的乐曲,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图片来源: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
作为防灾减灾、
“一带一路”重要担当之一的气象部门,
气象卫星的发展成就也是有目共睹。
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诞生!
1988年,
在航天和气象工作者付出近20年的努力后,
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
除美国、日本、欧洲的卫星云图之外,
第一次有“中国摄影”卫星云图回传地球。
1988年9月7日上午,在世界气象组织二区协第九届会议上,时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向与会代表展示我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观测的首张云图。"
style="width:60%;margin:1rem auto">
{"type":1,"value":"又经过数十年的努力,1997年6月10日,风云二号A静止试验气象卫星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
2008年5月27日,我国又成功发射了首颗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我国气象卫星进入了定量应用的新阶段。图为风云三号A星拍摄的2008年7月19日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全球影像镶嵌图。
2016年12月11日,风云四号A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的更新换代。当月2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地球上空的碳卫星家族在继美国、日本之后,首添“中国造”。
走出去!助力构建气象命运共同体
2018年4月,
我国风云卫星国际用户
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发布。
截至目前,
包括伊朗、阿尔及利亚、蒙古在内的
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已正式成为FY_ESM用户。
这意味着,
一旦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等灾害,
这些国家可第一时间获得风云卫星
高频次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
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及时科技支撑。
图解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2018年7月,中国气象局将原定点于
东经94.5度的风云二号H星
漂移到东经79度,
观测区域更好地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风云二号H星的定点位置西移至东经79°。
历经半个世纪风雨,
中国一共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
形成了目前在轨运行8颗卫星
的全球气象卫星星座系统,
不仅服务于自身,
而且为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个用户提供风云气象卫星的资料和产品。
风云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
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
是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
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下的值班卫星,
在国际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方案形成和实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9月11日,“山竹”出现清晰的台风眼,南侧和东侧云系发展旺盛。图片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
3月15日,记者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获悉,自3月以来,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D星监测到中南半岛地区出现大范围的火点信息。
它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
随着我国气象监测和探测能力的继续发展,
风云卫星正以越来越强大的能力,
走向更宽广的舞台。
这么优秀的“星”,
你要不要追呀~
{"type":2,"value":"
本文由金沙澳门官网jin5888-www.jin5888.com-金沙澳门官网发布于科技,转载请注明出处:4月24日,第四个“中国航天日”,让我一起来追
关键词: